顯示具有 心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心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今天我騎單車上班,經過河華路時,發現路旁的行道樹下不斷飄著黃色花瓣,原本我已經騎遠了,但是突然想起「我與浪漫相約在花雨中」,於是我折回去,在一張公共的長椅坐下,拿出應該在辦公室匆匆吃完的早餐,與浪漫一起享用。花雨不濕衣,卻沾身,低頭時,我看見胸口有殘花,是它們輕輕留下的證據。

於是我用AI幫我產一張圖,雖然與真實的情境有些出入,不過倒也符合意境,所以我就把字也加上去了。



Mt.Gox無預警倒閉的新聞感想

今天看到新聞Mt.Gox可能無預警倒閉,引起我對比特幣的好奇,
之前就知道這個虛擬貨幣,但是因為對它不信任所以沒有沒有特別注意。
如今因為這則新聞引起興趣,所以到網路上找了十幾篇介紹比特幣的文章。
比特幣必須經過「挖礦」的步驟來產生比特幣,利用CPU/GPU去運算一個非常複雜的函數,
以得到一串特殊的數字符號組合,就是「比特幣」,我的認知是在將比特幣於由無到有,
否則沒有製造幣別的工廠,又怎麼會憑空生出比特幣呢?更因為函數限制的原故,
所以在2040年時,就無法再挖到比特幣,也就是說所有的數字符號組合都已經產生,
不會再有新的數字符號組合。而網路上反對比特幣的論點,大多有提到「龐氏騙局」
及「鬱金香狂熱潮」,所以又延著這個話題找到這兩個主題的故事。


龐氏騙局(Ponzi Scheme)
美國一名義大利移民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他於1919年開始成立一家空殼公司,
騙人投資某樣商品便可獲得高額回報,但刻意將計劃化簡為繁,複雜到一般人難以了解,
並承諾投資者將在短期間內得到非常高的利潤回報,然後將新投資者投資的錢作為盈利,
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由於前期投資的人的確得到高利潤,
所以龐氏成功地在七個月內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這場陰謀持續了一年之久才被戳破。


鬱金香狂熱潮
第一階段是供需不平衡,導致價格高漲
第二階段是投機者開始進入市場
第三階段則是加入了缺乏資本的人民。
然而到了第三階段之後開始泡沫化,價格暴跌導致市場上一片混亂。
最初被鬱金香的美麗所吸引的是植物愛好者,鬱金香是一種難以短時間大量繁殖的植物,
所以鬱金香的球根一開始就是高價的商品。
後來鬱金香受歡迎的風氣從萊頓傳到阿姆斯特丹、哈勒姆等城市,需求量日漸擴大,
因而引起了投機分子的目光,但是他們只對哄抬價格,取得利潤有興趣,對栽培沒有興趣。
原本鬱金香的交易以球根的現貨來買賣,交易主要在冬天進行。但是鬱金香因為受到歡迎而大量缺貨,
以致短時間內就能有大筆利潤的傳言開始在各階層人民流傳,市場的交易模式至此也開始改變,
開始出現全年交易和引進了期貨交易制度。
這種交易的模式只有是提出一份「未來會給付球根」的票據證明,或是加上少許的預付款即可完成交易。
這種預付的制度也吸引了原本完全沒有資金的投機者參加。隨著市場炒作,連原本低價的球根也開始水漲船高,
但是隨著價格飛漲,原本最初的買家開始變得不買,而低價的球根,愛好者也不願意購買,
因此到了1637年2月初,因為買家變少而導致價格突然暴跌。
因為票據無法兌現,導致許多人無法付出貨款卻又背負債務。


以「龐氏騙局」及「鬱金香狂熱潮」的論點來看,比特幣的情況還蠻類似的,
只是會不會真的變成一場夢,只能有待時間的考驗。
記得學生時老師有講過,高利潤通常伴有高風險,現在想一想,無論是股票、
期貨、創業、其他的金融商品、網路拍賣,比特幣,都是符合的。

無題


樹成花開結樹果
妳我攜手樹下留
兩子遊戲檢地果
卻是樹上貪吃猴

無題

相思樹下數相思,相思樹上無相思。
相思成半淚成串,相逢恨在無情時。

整理照片

最近心血來潮,整理一些舊的電子相片,這時才發現原來我和老婆一起走過好多的地方,雖然有些地方已經重複去了好幾次,但是我依稀記得每次不同的心情。我和老婆是班對,學生時代沒有多餘的錢,也沒有車子,只有一台機車伴著我們到處留影,墾丁、阿里山、南橫、甲仙、錫安山、高雄科工館、旗津…等都有我們的影子。看著這些照片,剎那的感動,原來撇開習慣,愛情就在身邊。